親子理財的落實:日常採買練就「比價」功力

作者/若蝶

對許多父母而言,帶孩子去大賣場採購是一場惡夢。無論是東奔西跑到處追人,抑或是安撫哭鬧著想買玩具和糖果的孩子,總會讓人精疲力竭。沒有親友可以臨托的我們,只能發揮巧思,把日常採買包裝成全家投入的「遊戲」,並且為了鼓勵他的認真參與,每次採買都會讓他挑選一種喜愛的零食或文具。


僅為示意圖非文中人物,Photo by Jomjakkapat Parrueng on Unsplash

兒子喜歡跟我們一起去大賣場,樂趣不在「血拚」,因為當時經濟不甚寬裕,無法讓他「任意採購」。吸引他的是我和先生挑選的過程,他會坐在購物車上,靜靜地聽著我和先生討論,包括逐一比價、有效期限、數量換算、折扣搭配、促銷內容等等。

一般超市和便利商店的價格偏高,不是當時我們的經濟能力得以負荷的場所。大賣場除了價格便宜,每種物品還會陳列多種品牌,現在更貼心地列出「單位價格」,讓顧客方便比價。年幼的兒子是一個好奇寶寶,對於我和先生採買的討論有疑問時,一定打破砂鍋問到底。幾次下來,我意外發現,賣場的採購是個很好的情境教育機會,便順勢傳遞「比價」的概念。

採買遊戲 建構比價能力

其實,「比價」是一個複雜的議題。除了考量單位價格,還要注意有效期限,儘管大包裝的單價低,但是若無法在有效期限內用完,則未必真的省錢。這麼多的思考原則並沒有辦法一次到位地教會一個三歲幼兒,所以,我把這些「比價技巧」包裝在一次又一次的採購過程中。

先從跟他切身相關的零食開始。去便利商店繳費時,我請兒子在那裏記下想買零食的價格和內容物數量,再到大賣場尋找相同的物品,讓他知道價差。兒子不解:「為什麼同樣的東西有價差?」我跟他解釋:「『方便』是需要付費的,『便利的地點』表示店租比較貴,『隨時可以買』是因為營業時間長,老闆付給店員的薪水比較多,這些成本當然會反映在價格上囉!」

在大賣場買洗衣精時,我會請兒子幫忙挑。剛開始,他會興沖沖地去找「價格最便宜的」,我則拿「單價最低的」,教他如何分辨單價高低。或者和他一起挑選鮮奶,告訴兒子通常即期品價格會比較低。每次的採買,都能利用情境擴展「比價」的各種視角,練就「比價達人」的功力


Photo by Марьян Блан | @marjanblan on Unsplash

積少成多 提升生活品質

起初,我和先生是以「經濟」效益作為「比價」的主要考量。隨著經濟能力好轉,我們陸續將品質、健康、安全納入購買考量。之後,兒子把學校所學的知識跟我們分享,於是環保、社會責任也成為我們採購的條件。最後,有機栽種、支持小農也是我們比價考量的因素。

「比價」的能力,兒子長大成年後依然受用。學會「價值的比對」是一種生活的能力,培養決策的邏輯也是訓練主見的方法之一。在網路資源豐沛的環境裡,兒子的比價功力更是青出於藍,還會主動跟我分享一些現金或點數回饋的平台,一起享受「搶錢」的樂趣。

現在,兒子無論要買「想要」或「需要」的東西,一定會先上網比價,找到最實惠的通路下單。這些價差積少成多,不僅可以累積成另一筆額外的預算,也能把有限的零用錢做最大效益的運用。比價的消極意義是省錢,但積極面而言,是用相同預算,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

關於作者

服務於外商金融機構近 30 年,育有一子,是一位勇於追夢的平凡人,願意用「愛」滋養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社會。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系列文章:點此觀看

《文章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引用請告知》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