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若蝶
「預算規劃」可以是一門專業,用於公司營運;也可以落實為生活習慣,協助自己完成人生夢想。
有鑑於自己在家庭理財上因「預算規劃」獲得莫大助益,刻意將這個主題穿插在日常生活,讓兒子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生活習慣,在此將我們的經驗概分為兩個階段分享。
第一階段:製造「滿足」的缺口
當時,褓姆突然受傷,以至於兒子一歲三個月便開始上幼幼班。在團體生活中,很容易因為別人的「擁有」而引發「物慾」,兒子當然也不例外,但我們當時的經濟能力「無法」滿足兒子的所有需求,讓他的「滿足」有了缺口。
起初,我從「功能性」跟兒子說明,讓兒子學會欣賞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比如:「你也有水壺啊!只是圖案跟XX的不一樣而已」、「你手帕上的熊熊也很可愛啊!比XX的米老鼠還要強壯喔!」 但同儕之間的流行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當物品壞了要更新,兒子還是會希望買心儀的樣式,這時我便用另一個角度跟他分享:「XX的水壺好貴,可以買兩個這種水壺,如果是媽媽,我會想用兩次新的水壺,你呢?」平常建立的信任感,這時候就起了作用,答案自然在意料中。
Photo by Shrey Gupta on Unsplash
兒子約莫兩、三歲,我開始慢慢地讓他知道「我們家沒有很多錢」這個事實,會舉一些實例讓他知道「爸爸、媽媽也有很多想買的東西,但是我們捨不得花錢,都把錢省下來買XX給你。」讓他逐漸懂得共體時艱。
如同文章「夜市裡學習花錢和存錢」中所提,兒子因為體認到「資源有限」,會珍惜每次玩遊戲的10元預算,從認知「資源不足」進而學習「善用資源」的能力。
第二階段:善用孩子的「想要」
只有「需要」能夠被我們滿足的兒子,心中依然存在許多「想要」,這時我會引導他找到「滿足想要」的解決方案。
Photo by Damir Spanic on Unsplash
在「回補式記帳法」階段〈參考親子理財:鍛鍊「記帳」基本功〉,外公、外婆不定期給的獎學金和零用錢是兒子可以運用的額外資源。這些額外的錢會固定存放在小豬裡,成為一筆「想要預算」,比如,當他很想要有一組戰鬥陀螺和競技場時,我們會打開小豬盤點「想要預算」有多少,接著,我會帶他去商店搜尋和比價,看看可以選擇哪些樣式並確定價格,當預算不足時,則引導他如何解決問題,例如延後購買以便累積足夠的預算或是更改「想要」的品項。
而「結餘式記帳法」階段,因為零用金管理方式的調整,兒子有更大的預算規劃空間來填補「想要」的缺口。物質上,我們無法讓兒子予取予求,但是,培養他「預算規劃」和「量入為出」的能力,是給他釣竿,讓他擁有實現夢想的動力和勇氣。
下一篇文章將會分享,如何鼓勵孩子透過「預算規劃」築夢以及兒子圓夢的歷程。
關於作者
服務於外商金融機構近 30 年,育有一子,是一位勇於追夢的平凡人,願意用「愛」滋養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社會。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系列文章:點此觀看
《文章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引用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