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影響:藉由「預算規劃」填補缺口

作者/若蝶

在「為生活奔波的父母」一文中提到:金錢是有限的資源。正是因為資源有限,在大多數人的成長歷程中難免會遺留一些缺口與遺憾,當然我也不例外。

想藉由以下幾則真實故事,分享我如何在填補缺口的過程中,獲得「預算規劃」的能力。

【故事1:填補「被愛」的缺口】

記得從小開始,舅舅一向都比較疼愛大妹,小學五年級就買手錶送給她。我很羨慕妹妹擁有手錶,當時我已經國中一年級,開始承受升學考試的壓力,面對各種不斷的大考、小考,為了掌握考試時間,我很想、也很需要一支手錶,便向舅舅暗示:「我也想要一支手錶。」,但舅舅並沒有察覺我羨慕的眼神和言語的暗示,期待的「意外驚喜」始終沒有發生。

Photo by Jess Bailey on Unsplash

後來,我轉而向母親開口請求「可以買手錶給我嗎?」,她卻認為我年紀還小,不需要手錶。當時不解「為什麼年紀更小的妹妹,卻可以有手錶?」,擔心觸怒母親,我不敢多言,可是小小心靈的註解是「因為妹妹長得漂亮,有人疼愛,不用花媽媽的錢就有手錶。」

最後,不服氣的我,決定自己存錢買手錶,一支基本款的手錶差不多要價900元,我並沒有足夠的積蓄,只好規劃把每天的點心錢省下來,當時奶油麵包一個5元,我每天忍著飢餓存下5元,存了許久,加上零用錢,總算湊足900元的「手錶預算」,在母親的允許下,買了基本款的手錶。雖然沒有妹妹那支漸層藍色鏡面的手錶漂亮,但已心滿意足,因為我用自己「預算規劃」的能力填補了「沒有人疼愛」的缺口。

【故事2:填補「追夢」的缺口】

「當老師」一直是我從小不變的夢想。五專五年級時,想要插班國立大學,期待畢業後能返回母校擔任助教,一圓夢想。父母卻不贊成我的規劃,他們希望我五專畢業後能夠直接就業,所以事先言明,不會支應我插班大學的補習費,即便考上大學,也不會支應學費和生活費,如果我堅持要走這條路,一切都要自己想辦法。

聽到這些回應的我,無助地看了自己的存款餘額,根本不足以支付補習費,但又不願輕易放棄,因此,短時間內籌措補習費成了我的當務之急。但要填補這個預算缺口,難度頗高,在節流不易,開源又有限的窘境下,幾經思索後,規劃了一個跳脫框架的解決方案:我鼓起勇氣去補習班找班主任商量「以工換學」的可行性,每天補習班上課前、後30分鐘,我提前到、延後離開,負責打掃教室環境,以此換取免費上課的資格。

Photo by Feliphe Schiarolli on Unsplash

此番舉動在當時算是異類,我沿著補習街一一拜訪,屢屢碰壁之後,終於有一位班主任被我勤學的態度打動,他說:「好好加油!考上後,名字要讓我列榜單喔!」雖記不得他的名字,但至今仍然感念這位給我機會的貴人。

即便最終沒有如願上榜,但「追夢的堅持」就是要走過才會甘心;填補過缺口,才會刻骨銘心

這些來自原生家庭的成長經驗,讓我體會到「預算規劃」的重要性,甚至能夠據以啟動生命中的各種可能性,促使我在親子理財教育中,也想讓孩子具備這些能力,更希望孩子不必像我一樣在「痛苦」中學習,參閱「從生活中培養『預算規劃』能力」一文便可略知一二。

關於作者

服務於外商金融機構近 30 年,育有一子,是一位勇於追夢的平凡人,願意用「愛」滋養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社會。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系列文章:點此觀看

《文章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引用請告知》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