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挫敗」中學會共存與轉念

作者/若蝶

在「原生家庭的影響」、「親子理財的落實」和「編織夢想的動力」三個系列裡,我們從自身的經歷與體驗窺視「理財」這個議題,然而,生活在現實的社會中,無法離群索居、為所欲為,在理財的領域裡,除了一些我們可以主導的空間,還有許多無法想像到的事件,正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即便已經縝密規劃,不免遇上「計畫趕不上變化」的窘境,此時,「應對與自處」的能力便成為致勝的關鍵。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在「職場經歷的省思」系列裡,我想從外在因素來探討「理財教育」所面臨的挑戰,也分享自己在職涯中所觀察到或經歷過的現象,有些是錯誤示範,有些則是案例典範,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與挫敗共存】

從小,我一直是面對重要考試便「失常」的考場敗將,我不聰明,但是很認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是我一向的學習態度,始終相信「勤能補拙」的道理,就讀國中升學班的時候,有不錯的平常成績,但那是犧牲睡眠時間苦讀而來的。

民國七十幾年時,當時的公、私立大學合計錄取率不到18%,如果不是各縣市的第一志願高中,基本上,考取大學的希望非常渺茫。當初被國中導師列為考取第一志願高中有望的我,在高中、師專、五專聯考的考場上,各種狀況百出,肚子痛、頭痛、答案填寫跳格等等,無一倖免。

Image by F1 Digitals from Pixabay

結果,高中掉到第三志願,師專名落孫山,連五專放榜都錯失唯一的國立商專,考試的挫敗讓我失志許久,父母親非常擔憂,他們更擔心「我的得失心這麼重,萬一重考結果未如預期,我如何承受得起?」因此,不論我用什麼理由說服他們,父母親都堅決不讓我重考。

在填寫五專志願分發表時,父親說:「第一志願要填會統科,因為每家公司都需要會計,以後比較好找工作。」即便當時依照錄取分數排名,第一志願是國貿科,我的分數可以穩上國貿科,但我還是依了父親的指示填選會統科,自此,開啟了五年會計和統計相關的學習生涯。

雖然五年的商專生活中,我依然很認真學習,每學期都領獎學金。但從小夢想當老師的我,師專落榜的遺憾,一直深藏內心,無意間得知,母校助教的基本錄取條件是「擁有國立大學的文憑」,內心深處又燃起希望的火花,山不轉路轉,眼前似乎又浮現一條圓夢的路,想像著:「如果我能插班考取國立大學,未來就有機會返回母校任教,實現『當老師的夢想』。」雀躍的心情難以言喻。

但結果如「藉由『預算』填補缺口」一文所述,即便克服所有困難得以參加插班大學的補習,並且,同時報考五所國立大學,最終,還是以全軍覆沒收場。因此轉換跑道準備公務人員考試,那時剛到台北工作的我,自行購買函授教材,半工半讀準備應試,連續報考三類公職考試,依舊榜上無名。

【轉念】

歷經這麼多的掙扎與嘗試,卻仍然無法擺脫「考場敗將」的魔咒,終於決定面對現實,尋找老天爺為我開啟的另一扇門。也清楚認知到,既然在職場生涯上,無法「選我所愛」,那麼無論如何都要「愛我所選」,我不斷地提醒自己,這是老天爺給我的機會,必須好好珍惜,這樣的信念陪伴著我一路過關斬將,關關難過,關關過。所有的磨練都是成長的養分,與其羨慕「人生勝利組」,倒不如轉念思考如何跳脫「魯蛇的命運」。

Image by Pete Linforth from Pixabay

在這個系列裡,我想先從「工作價值」和「工作態度」的層面來分享個人經歷,以及這些價值觀如何影響到孩子,價值觀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端看如何運用?運用在哪裡?甚至,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發展過程中,可能會擦撞出意料之外的火花。

關於作者

服務於外商金融機構近 30 年,育有一子,是一位勇於追夢的平凡人,願意用「愛」滋養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社會。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系列文章:點此觀看

《此篇文章為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版權所有,如需引用請告知》

封面:Image by Susanne Jutzeler, Schweiz 🇨🇭 💕Thanks for Likes from Pixabay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