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璟:投資不要期待一蹴可幾

2018年,徐瑞璟(以下稱Regine)寫信給FINLEA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以下稱協會),詢問協會有沒有缺志工。在此之前,擁有豐富投資經驗的她在宜蘭羅東社區大學開投資課四、五年,教的多半是投資實務與技術分析。她認為理財觀念很重要,應該從小學習,長遠來看可以減少很多社會問題,於是上網查,便找到理念與她不謀而合的FINLEA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

「協會成立的主軸跟方向很明確,推廣的課程都是扣著七大理財觀念,再以不同的教材延伸。」如果觀念扎實了,再去深入學習其他財務知識,她認為比較不會走偏,畢竟投資只是理財的一部分,但理財是一輩子持續要完成的功課。

經過培訓、觀摩、實際教學後,Regine成為協會的講師。有別於一般正規教育的填鴨教學,「協會這套教育方式是我想要的,因為不是單方面授課,而是互動問答教學」。她認為,現在孩子的專注時間逐漸縮短,未來可以發展更多遊戲類的教材,讓學員以親身體驗的方式學習更多。「觀念都沒有變,只是要用什麼方式呈現,才能引發孩子更多興趣。」

從商還是投資?

從小Regine就立志當個成功的商人,她的財金啟蒙經驗也透露端倪。「小學大概四五年級的暑假吧,我自己煮了冰涼的甜湯,搬到我們家開的工廠賣給工人喝。」她看到早上四處叫賣青菜、冷飲、臭豆腐的餐車,便如法炮製,在炎熱的夏天下午做起生意,而那些從小看著她長大的工人也樂於捧場。

但後來她沒有創業成為商人,反倒在各式各樣的投資上開花結果。「我覺得要有錢,就是創業或投資兩條路。」當時家裡的工廠收掉後,她開玩笑說自己個性比較懶,創業太複雜,便選擇鑽研投資。

儘管大學在澳洲唸商學院,但多半都停留在理論,畢業回臺後才開始慢慢接觸投資,自己讀書、查網路,也花錢上了許多股票投資、技術分析的課。累積了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後,她也在家鄉宜蘭的社區大學開課。

投資自己要慢慢累積

通常,在任何地方教財金智慧,學員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投資,特別是對各式各樣的投資工具。「投資是在可掌控的風險中獲取可接受的報酬」,她認為投資能成功的原因,技術面只佔了兩到三成,其餘七到八成就是資金分配與心態。許多人因爲沒辦法謹守停損、該砍則砍的原則,不甘願認賠導致更大的損失。她不諱言,自己過去也曾因此失利,「講起來大家都知道,但實際操作上,在某些時機就是下不了手」。

然而,除了股票、期貨等金融投資外,她在諸多領域也實踐「投資自己」。因為家裡開工廠,有時間她就自學或去上課培訓,獲得甲級鍋爐結業,考取了乙級空污防制專責人員、乙級廢棄物處理技術員、乙級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員,還有大貨車、堆高機駕照。在金融專業方面,則有產險、壽險、投資型保險、信託業務人員、證券營業員等相關證照。

雖然後來很多證照都沒用到,但「投資自己不要設限,學起來就是自己的」,她認為學習時不要覺得能一蹴可幾,而要持續累積,享受過程,「可以有企圖心,但不要有太多得失心。」

生活終究離不開錢

推廣財金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你有正確使用金錢的態度與觀念,避免淪為金錢的奴隸,Regine認為在經濟穩固後,連帶也可以舒緩情緒及家庭問題。她強調「錢不是一切」,但生活終究離不開錢

多年的授課經驗中,她注意到社大學員因為是主動報名,且多半抱持明確動機,想學習投資,因此會更積極。但在財金協會接觸到的學員,多數都是師長或社福單位安排講師去授課,因此較沒有強烈的意識及目的性。但她也觀察,在社福單位或非營利組織裡,會有學員可能因為原生家庭經濟基礎不太好,因此很努力學習財金或其他專業知識,想翻轉命運。

最適合的投資

「先認清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可以承受什麼樣的風險,再去做相關的規劃。」回歸專業,Regine覺得在投資金融方面,要選擇最適合自己個性的投資工具,並對這項工具有基本了解。

而投資自己則不要期待有立即的改變,就像投資人脈或專業知識,一時間也許看不出功用,但也許未來有一天會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幫到你。Regine的生命經驗,恰巧也印證了她的話。

《此篇文章為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版權所有,如需引用請告知》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