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銀行,蘇英孝遇到一位七十二歲的老太太,為了買基金要匯七十四萬到私人帳戶。銀行經理和副理百般勸阻,但老太太一概不聽。蘇英孝見狀,便出示FINLEA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的名片給老太太看,也強調自己本身也是基金公司的高階主管,反覆說明買基金不可能匯款至私人帳戶,才終於擋下一次詐騙。
對那位老太太而言,這是一次有驚無險的遭遇,但對擁有數十年金融工作經驗的蘇英孝來看,這次機緣再次驗證他多年來的體悟:社會上很大一部分的人缺乏財金智慧。
經濟發展背後的黑暗面
蘇英孝是FINLEA財金協會「元老級」的成員,創立第一年就身兼會員與講師,一做就是十五年。
「因為工作關係,發現其實相當多人缺乏基本財金知識」,他舉了一九八〇年代轟動一時的違法吸金事件「鴻源機構案」,以優於行情許多的高利率誘人投資,吸引了大批民眾將錢搬過去。不久,鴻源機構倒閉,負債近千億臺幣,絕大多數的投資人皆血本無歸。
回顧歷史,一九六〇到一九八〇年代臺灣經濟迅速成長,名列「亞洲四小龍」,但光鮮亮麗一面的背後也有許多黑暗面。當時蘇英孝遇見不少事業有成、小有積蓄的人,都接觸過不恰當甚至非法的投資工具。加上當時資訊不流通、知識傳遞不足,許多人遭詐騙受害,「所以後來一聽說協會的事,立刻就答應加入」。
運用「模組化」課程發揮最大效益
一如其他資深講師的回顧,蘇英孝也表示協會創立初期時仍在摸索自己的定位。曾經推動將財金智慧納入課綱,但後來因為開放多元課綱等因素而作罷;曾經為了符合大型贊助者各自的要求,造成協會疲於奔命,每一年都得「打掉重練」。
直到五、六年前,擔任理事的他與其他成員討論後,確立協會應該「模組化」服務與活動,堅持創立宗旨與核心價值,尋找支持相同理念的贊助者,以不干涉、不影響協會的前提下,深耕大學與小學兩階段的財金教育。
除了確保這種B2B、贊助者對協會的關係外,蘇英孝更希望藉由將財金智慧傳遞至各地非營利組織或團體後,讓他們再深入帶給當地有需求的民眾,完成B2B2C的推廣,「因此協會也提供許多免費數位教材,能重複播放與觀看,希望各地的教師、組織或團體有了這些教材後,能散播至更遠、協會更觸及不到的角落」。
財金智慧是一輩子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蘇英孝去大學講課,一開始,便血淋淋地以普遍薪資算出臺下學生未來的年收入,扣掉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各項花費後,問學生過了二十年、三十年,你能有多少儲蓄?買得起房子嗎?能不能安穩退休?
對一位教育者,若講課時沒人聽,再怎麼有熱情都會被消耗殆盡。他略帶玩笑卻也相當認真地說,用這種「半威脅」、「半恐嚇」的下馬威,讓學生立即感到壓力後,往往會十分專注地聽接下來的課,「用這種方式,讓他們迅速瞭解,學習財金智慧是未來一生都必須面對的課題」,也因此曾有學生上完課後向他分享自身轉變,開始想去瞭解為什麼自己家裡貌似經濟富裕,實則負債累累,父母得經常跑銀行的經濟狀況。
對蘇英孝而言,「財務規劃」是最重要的課程內容,一旦開始思索未來自己的金錢財富,必定會去瞭解賺錢的方式。有了錢之後,為了達成想購買的目標,就要學習「收入減儲蓄才是花費」的儲蓄觀,與分辨「需要與想要」的花費觀。此外,在當今薪水低、利率低的時代,對出身金融投資背景的蘇英孝來說,學習投資是必備的技能,也因此會帶入風險觀念。
上述種種,無非就是協會歸納出來,財金智慧的七大領域——賺錢、存錢、花錢、保險、信用、投資、助人,在開啟學生第一層的認識後,進而延伸到生活中各式各樣與錢有關的事。
除了授課的一面,講師還有什麼其他面貌?我們邀請受訪講師回答FINLEA版的普魯斯特問卷,快問快答中,或許能讓你拼湊更多對講師的認識。
《此篇文章為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版權所有,如需引用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