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人人都有健保,你覺得你還需要買商業保險嗎?為什麼?
Q: 如果你現在有一筆錢可以買保險,你會先買什麼?為什麼?
把你的想法回傳到:service@finlea.org.tw
我們每個月最後一天將選出有說服力的回答,入選者可獲得精美小禮物!
邀請您參加【理財Talk • 理查頭殼】贈獎活動!
我們想聽聽您的想法,誠摯邀請您回答問卷內的問題,我們會在每個月最後一天選出1份問卷,贈送獎品!►請按此進入問卷
- 我需要買商業保險嗎?
- 「社會新鮮人」保險規劃4原則:
保險=保障,保險 ≠ 賺錢
預算有限,要優先規劃純保障型保險,別期待領回保費或利用保險賺錢。
保險是「事前的」風險管理方式,請儘早開始規劃
風險發生前未投保,風險發生時,損失轉嫁無門,只能自我承擔。
了解自己的需求,建立真正的保障效果
想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看清楚目前擁有的保險(例如:父母幫你買的保險、公司團體保險、勞保…等),再決定自己需要購買什麼保險。
隨不同人生階段調整保障內容
人生階段不同,保險需求也不同,要定期依財務狀況、承擔的家庭責任,調整、補強保險範圍與額度。
- 常聽到保險雙十原則是什麼?
保費支出不超過年收入的10%、保額佔年收入的10倍。但切記,每個人的預算、風險承受度不同,這只是一個概略參考,你才是保費預算的決策者。
- 有保險 ≠ 有足夠的保障
在台灣幾乎人人手上都有商業保險,但有買保險不一定代表你已經有足夠的保障。
例如近年風行的儲蓄型保單以儲蓄為主,到期可領回100%保費還有利息,適合有儲蓄需求的人,但保單內的「保障」額度可能非常低,如果你當初買保險是希望獲得保障,這類型保單可能就不適合你。
- 儲蓄、保險、投資應分開規劃
保險商品推陳出新,有些結合儲蓄、也有的可結合投資,一定要把握「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原則,你想轉嫁風險給保險公司,就一定要負擔費用,如果買保單只是為了把保費領回,相對將無法獲得應有的「保障」。
儲蓄、保險、投資最好分開規劃,才能各自達到應有的目的,而且應先存第一桶金、準備至少可維持半年生活的緊急預備金,用保險做好基本風險保障後,有閒錢再來投資。
延伸資料:社會新鮮人存第一桶金的必修學分
- 壽險需求分析試算工具
- 想瞭解更多?別錯過FINLEA eLearning 理財線上學
免費9堂課程現在就開始增強自己的基礎財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