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Q Talk - 孩子金錢觀,父母這樣教!

孩子金錢觀,父母這樣教!

作者/王霞玲

筆者認為「理財教育」應該稱為「財金基礎教育」,目標是建立個人應有的「財金智慧」(FQ, Financial Quotient),包括從小開始養成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建立聰明消費及有目標的儲蓄等習慣,隨著年紀增長學習財務規劃、風險管理、投資等知識與技能,循序漸進達到財務獨立與自由,為自己的財務決定負責,不要成為家庭及社會的負擔,並積極的逐步完成人生各階段的夢想,自己的夢想可以靠自己達到。

小學階段的財金智慧教育著重於觀念與習慣的養成,學習「錢」與我們的關係的七大概念:賺錢、存錢、花錢、借錢、保險、投資、助人,重點如下:

賺錢:沒有不勞而獲的金錢

現代社會由於各種「卡」的盛行,嗶一聲或簽個名就付款完成,或者有些父母幾乎沒讓孩子碰過錢,食衣住行學雜費都是父母在處理,導致孩子對金錢沒有感覺,因此,父母必需適時讓孩子知道要用「錢」才能買東西。

「錢」從哪裡來?錢是要工作、付出勞力或智慧才能獲得。上學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自己將來工作賺錢的能力,未來的工作有許多現在是不存在的,因此,父母可鼓勵孩子勇敢做夢、多方面開拓視野,幫助孩子探索自己的「熱情」與「天賦」。

存錢:有計劃的存錢可以讓你達成目標

儲蓄的習慣從小就要養成,激勵孩子存錢從 1 塊錢開始,先存在撲滿,然後定期轉存到銀行賺利息。帶著孩子去銀行開兩個戶頭,一個帳戶有提款卡,另一個帳戶沒有提款卡且錢存進去後必須等達成大金額的存款目標才能使用,告訴孩子一有收入立刻將要儲蓄的金額(或比例)存起來,剩下才是可以花用的錢。

花錢:花錢是一種選擇,了解「需要」和「想要」的不同

「需要」是滿足生活基本需求的東西,「想要」是就算沒有也不會影響生存的東西,教導孩子分辨「需要」與「想要」,讓孩子了解資源有限,唯有預先規劃分配,才能讓自己兼顧存錢與花錢。

下面是筆者的小撇步:
第一步,記帳三個月:了解消費習性,跟孩子討論有哪些花費是可以減少的,犧牲小想要來成就大想要,對於衝動型消費要讓孩子學習等待,至少先想個三天是不是一定要買,如果決定要買,也得貨比三家、三思而後行(333─3天3家3思)。
第二步,編列預算:先儲蓄再消費(收入-儲蓄=支出),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消費。依據記帳的結果練習編列預算,讓孩子清楚知道可以花用的錢有多少。
第三步,從零用錢學習金錢管理:由少少的零用錢開始,可以參考「信封袋理財法」,依照預算將不同用途的錢放入不同的信封袋中,每一筆收入及支出都要記帳,讓孩子學會保管及使用金錢。
第四步,定期檢討:根據執行的結果跟孩子討論已達成及待改進的部分,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借錢: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不論銀行或朋友都只會借錢或借東西給信用良好的人。信用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資產,無法用金錢衡量。讓孩子從小養成守信用的好習慣,例如按時交作業、考試不作弊、不遲到、不說謊、說到做到等,朋友間不輕易借物品或借錢,有借一定要「準時還」,如果同學借錢是為了滿足物欲,要有拒絕的勇氣。

保險:遇到意外時,保險可以集合大家的資源減少自己的損失

風險是未來有可能發生的意外,一旦發生,可能帶來很嚴重的損失,因此我們要教孩子辨識風險及降低風險發生的機率,例如颱風天不要去海邊戲水;但風險是沒有辦法完全避開的,所以才要買「保險」,用小額的保費來降低發生風險時的金錢損失。

投資: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

投資必須有本金,「儲蓄」為投資之本,投資雖然有機會賺錢,但是也可能賠錢。在學生時期,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識、能力或才藝,發展自己的「熱情」與「天賦」,就越有機會朝自己的夢想前進,「智慧是最棒的財富」!

助人:助人為快樂之本,施比受更加快樂

理財的目的不只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夢想,自我價值的實現也包括對社會作出貢獻,付出的同時自我也會感到滿足和快樂,並更加珍惜所擁有的。引導孩子思考在能力範圍內助人的方法有:捐錢,捐一塊錢也不嫌少;捐物資,例如捐衣服、書、玩具、文具等;提供服務,例如擔任義工、社區服務等。

教導孩子關於「金錢」的正確價值觀,可以幫助孩子建立靠自己逐步完成人生各階段夢想的能力,並且養成負責任的態度。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及建議,文章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引用請告知》

延伸閱讀: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該了解哪些理財觀念?
爸媽別忽視,金錢習慣7歲就形成
更多「親子理財」文章

關於FQ,你也有話想說嗎?
2019 FQ Talk 徵文活動」歡迎你來投稿!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