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談錢 讓孩子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FINLEA專任講師王霞玲接受廣播節目「Hit FM 聯播網梅爾文嗆新聞」專訪,分享財金教育的重要性,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她也舉例說明自己如何建立孩子的金錢價值觀。

孩子年紀還小,為什麼要跟孩子談錢?

一般人經常以為財金教育是教孩子關於銀行或金融商品的知識,我認為財金教育是建立孩子的價值觀與生活紀律,透過每次與孩子討論金錢議題的過程,逐步養成孩子的觀念和習慣,例如:不厭其煩地跟孩子討論這是想要或需要、常常讓孩子練習判斷該不該花、引導孩子思考要不要做預算...等。

現代的孩子從小看著大人「嗶」悠遊卡、刷信用卡、用Apple pay付帳…,幾乎感受不到「實體金錢」的存在,對金錢的概念越來越模糊。因此,我覺得「跟孩子談錢」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比起以往的時代是更加重要的。我從最基本的「現金」談起,讓孩子認識什麼是錢,有錢才能繳學費、買東西,然後延伸到家裡用的錢是父母工作賺來的,不是天下掉下來的。

怎麼教孩子儲蓄?

我告訴孩子:「想要的東西,要靠自己的能力得到!自己儲蓄達成目標會很有成就感。」孩子把錢放著不花「不等於」儲蓄,放著不花只是「暫時還沒使用」。唯有孩子很清楚自己是為了某個明確的目標存下這些錢,這樣儲蓄才有動力,才能持之以恆。

教孩子儲蓄的第一步:要有明確的存錢目標!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為何而存(例如:一款電玩、一台電腦)。第二步:跟孩子討論你有什麼收入來源,零用錢、壓歲錢、獎學金...等。第三步:跟孩子討論如何存,先跟孩子說明支出要小於收入,才可能存錢。然後,我會再陪孩子一起思考:假如每次拿到收入,就先存一部分,是不是比較有機會達到存錢目標?

要不要給孩子零用錢?

有些小孩說:「我沒有零用錢,要怎麼儲蓄?」多數家長也很猶豫到底該不該定期給孩子零用錢、什麼狀況可以給孩子錢、孩子做家事該給報酬嗎。

FINLEA「2018台灣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發現,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孩子比較願意記帳、存錢,也更願意自己存錢買「想要」的東西。我也認為如果家庭經濟允許,父母定期給零用錢,孩子才有機會練習支配自己的錢,有助於孩子建立金錢規劃能力。

不論父母是發零用錢或者做家事給報酬,一定要訂下明確的規則。訂規則的時候,請跟孩子一起討論,例如:假如做家事要給報酬,是限於什麼類型的家事?分擔打掃全家人都要使用的客廳應該獲得報酬嗎?訂下明確的規則後,務必依照規則來執行。

以我的經驗來說,在孩子主動開口說要零用錢時,我問他要零用錢做什麼?家裡都幫你把必要支出張羅好了,為什麼還要零用錢呢?孩子說他跟同學出去要買零食飲料,需要錢。然後我們討論金額、也討論是每天給一次,還是一個月給一次。最後我們約定:每月給他一次零用錢,但是他來領零用錢的時候,必須拿記帳本給我看,他必須記錄錢花去哪了。

我給孩子零用錢就是要讓他自由運用,所以,我不過問他如何使用,他要買飲料零食或存下來去買更貴的東西都可以。我要他記帳是希望他對自己的用錢行為負責,而不是為了給我交代。所以,他每個月來領零用錢的時候,我就看看他是否有認真記帳,或者只是敷衍了事。我會提醒他,記帳除了是對我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的花費負責任。

從開始討論到實際發零用錢的每次親子對話,我不只是在教孩子理財,更是在養成他的責任感、生活紀律/記帳習慣,這是傳遞與建立價值觀的過程。

孩子可以把零用錢借給朋友嗎?

當我知道我的小孩借錢給朋友的時候,我首先跟他討論「他怎麼有多餘的錢可以借人」、「是不是我給太多零用錢了」。接著,我問孩子借錢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同學間借錢的原因多半很單純,例如一起去超商有人忘記帶錢。

既然我決定讓孩子自由決定怎麼使用零用錢,我也就不禁止他借給別人。但我一定會跟孩子討論:第一、信用的價值:如果你忘記帶錢,必須跟別人借錢,事後一定要盡快還清。第二、如果你借錢給別人,你敢不敢去要回來?這是你的零用錢,對方借了沒還,你就要承擔損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第三、借出去的錢畢竟還是在孩子零用錢範圍內負擔得起的錢,假如孩子珍惜自己的零用錢,只要遇過對方借錢沒還的狀況,之後就會更謹慎考慮是否要借錢給別人。

關於孩子的金錢借貸,我想強調的是家長還是要做最後的「把關」,例如:給孩子適當金額的零用錢、討論借錢的原因與還錢狀況…等,如果借出去的錢常常收不回來,父母要試著了解孩子跟對方的相處情形。

引導孩子做財務決定,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孩子理解:自己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要想辦法做出比較好的利用。例如:孩子想買新東西,我請孩子回想上次他哭得要死要活,說非買回家不可的東西,買回來隔天就不玩了,一筆錢(資源)就這樣沒了,你確定自己真的想要嗎?

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會三不五時一直提,舉例來說,我孩子升上國一,想擁有一台自己的電腦,他跑來叫我買給他。我沒有立刻拒絕他也沒答應他,我跟他說電腦有2萬也有10萬,我請他去找資料、分析比較不同規格的產品(筆記型、桌上型、自己組裝、還是買套裝電腦…),再來告訴我他的選擇。

是他真心想要的東西,就會願意花時間去研究。我引導他提出方案說服我,建立孩子比較分析、規劃整理、說服表達的能力,他也學到不同領域的知識。也許最後的結果不是孩子一開始期待的,但這是親子之間共同討論的一段歷程,父母也可以趁機觀察孩子的熱情或天賦。

父母透過引導孩子做出財務決定的過程,讓孩子養成能力與習慣,未來都可以運用在職場或生活中。我覺得以前的爸媽比較像「顧問」,有問必答,小孩提問題,就直接給答案。現在的爸媽要練習當「教練」,別直接給孩子答案,反而要提出問題,引導孩子自己找答案,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篇文章為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版權所有,如需引用請告知》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