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存錢與聰明消費 這樣還不夠!
FINLEA「2018台灣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
逾半數中小學生曾借錢給別人 逾四成收不回
「借錢要注意什麼」全台僅不到一成五家庭有教
爸媽教孩子理財,不外乎教存錢、如何聰明消費,但這樣就夠了嗎?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2018台灣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發現中小學生的理財需求不僅是存錢與花錢,有 52%小學生、87%中學生曾借錢給別人,但能將借出去的錢全部回收者卻不到六成;問卷也發現多數孩子借錢時不會想到對方是否有能力還錢,關於「借錢要注意什麼」,全台僅不到一成五(14%)的家庭常與孩子討論。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FINLEA)為台灣第一個專職推廣基礎金融知識的非營利組織,為瞭解台灣中小學生理財現況,對全台國小五、六年級及國中九年級學生進行「2018台灣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發現中小學生理財行為多元化,不再僅限存錢與聰明消費,家長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也需更全方位,才跟得上孩子的腳步。
借錢給別人時有想清楚嗎?僅12%受訪者優先考慮對方之後怎麼有錢還
FINLEA「2018台灣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發現,全台多數孩子(52%小學生、87%中學生)曾經借錢給別人,其中雖然多數(70%小學生、53%中學生)表示對方都有還錢,但也有三成(30%)小學生及近五成(47%)中學生表示,無法將借出去的錢全部回收;此外,近四成(36%)小學生、七成(70%)中學生曾向別人借錢,其中近九成(89%小學生、86%中學生)表示自己有還錢。
當多數孩子都曾經借錢給別人,怎麼決定要不要借?調查發現,多數孩子優先考慮「對方借錢的原因」(小學生63%、中學生62%)及「要借多少錢」(小學生61%、中學生76%),其次考慮「我跟他熟不熟」(小學生24%、中學生42%)及「什麼時候還」(小學生30%、中學生29%);全部受訪者中,僅12%會優先考慮對方之後怎麼有錢還。對孩子來說,交情好比對方是否有能力還款更重要。
借錢在中小學生中已是家常便飯,但針對什麼時候可以跟同學借錢、什麼時候可以借錢給別人等話題,調查顯示,全部受訪者中,僅14%的家庭常與孩子討論「借錢要注意什麼」。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薛明玲表示:「這次調查發現,台灣父母最常和孩子討論長大要做什麼工作、聰明消費及存錢,不過下一世代身處複雜的金融環境,已提早發展各種金錢使用態樣,因此父母可提早與孩子展開理財相關的對話、投入時間替孩子建立金錢觀念及知識;討論的話題可隨孩子年齡增長,逐步擴大到信用與借貸、風險管理與保險、投資等。為讓孩子未來有做出適當財務決策的能力,理財教育要更早、更多、更廣。」
「定期」拿零用錢的孩子理財更積極 存錢、記帳、借貸比例較高
根據FINLEA「2018台灣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42%小學生、65%中學生表示家人會「定期」給零用錢(指可以自由花用的錢),小學生平均每週有179元、中學生有380元;交叉分析發現,相較於沒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受訪者,有定期零用錢的孩子理財行為更加積極,不僅記帳、存錢比例較高,也更願意自己存錢買「想要」的東西,但借貸行為也更活躍。
調查發現,定期有零用錢的受訪者之中,43%小學生、27%中學生有記帳;97%小學生、93%中學生有存錢;相較之下,沒有定期拿零用錢的受訪者中,僅23%小學生、22%中學生有記帳,及 89%小學生、83%中學生有存錢,比例都較低。
此外,有定期零用錢的孩子較願意自己存錢買想要的東西!當詢問受訪者:想買「想要」的東西,但錢不夠,請問你「最常」採取什麼方法?結果顯示,有定期零用錢的孩子多數會自己存錢、存夠了再買(小學生54%、中學生57%),有三成孩子乾脆就不買了(小學生26%、中學生33%);相較之下,沒有定期零用錢的受訪者中,僅約四成表示會自己存錢買(小學生40%、中學生43%),且有較高比例表示就不買了(小學生38%、中學生50%)。
不過調查也發現,有定期零用錢的孩子借貸行為也更普遍:44%小學生、75%中學生曾向別人借錢,也各有62%小學生、90%中學生曾借錢給別人;相較之下,沒有定期零用錢的受訪者中,曾向別人借錢的比例(小學生30%、中學生62%)及曾借錢給別人的比例(小學生45%、中學生82%)都明顯較低。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建議,當家庭經濟允許,父母可定期給孩子能自由花用的錢,趁機討論金錢價值觀與責任感,例如父母可和孩子討論發放目的、適當金額和使用計畫,順道鼓勵孩子記帳,瞭解錢花去哪裡;如果孩子想買較貴的東西,可固定從每期零用錢存下一定金額做為圓夢基金。除了存錢與花錢,也可以適時與孩子討論零用錢不夠用,可以向別人借嗎?遇到「緊急狀況」,例如沒錢吃午餐、沒錢搭車回家等,可考慮向人求助借錢;但跟同學出去玩,看到想買的東西錢不夠,就不適合借錢。此外,父母可提醒孩子向人借錢時,要立刻寫下借錢時間、對象、金額;事後盡快把錢還清,有借有還才能維持好信用。
除了定期的零用錢,調查也發現,多數孩子(小學生71%、中學生62%)在特別的日子,例如過年、生日可獲得金錢,也有逾四成(41%)小學生、三成(30%)中學生課業或學習表現好可獲得金錢;另外,有逾三成(31%)小學生、近六成(59%)中學生表示「當我覺得有需要,向家人提出請求時,可以獲得金錢」。
遇到金錢的問題 逾半數中小學生問媽媽 逾四分之一中學生找朋友同學討論
孩子的理財行為日益多元,但遇到金錢的問題時,孩子怎麼辦?這次調查發現,多數受訪者(60%小學生、51%中學生)找媽媽討論,僅27%小學生、19%中學生找爸爸討論;值得注意的是,有四分之一(26%)中學生表示會找朋友同學討論,高於找爸爸討論的比例。另外,逾五成受訪者(53%小學生、58%中學生)表示,是「媽媽」花最多時間教金錢觀念及知識,僅四分之一(25%小學生、24%中學生)表示是爸爸花最多時間教。
親子理財都聊什麼?根據調查結果,不論小學生或中學生,最常與家人討論的話題前三名都是:長大後要做什麼工作(小學生49%、中學生69%)、怎樣花錢才是聰明消費(小學生30%、中學生30%)、如何自己存錢買想要的東西(小學生27%、中學生23%);整體受訪者中,僅14%表示常討論借錢要注意什麼、10%討論如何投資,至於討論保險是什麼的比例僅5%。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李秀慧表示,親子理財教育爸媽都要參與,教了儲蓄與消費,還要往前邁入下一階段,可善用生活中的契機和孩子談理財,例如拿銀行DM解釋借錢是怎麼一回事、看病付帳時可趁機說明保險的重要性、透過新聞時事討論投資一定有風險等。父母不必是理財專家才能跟孩子談錢,針對較深入的金錢話題,不妨跟著孩子一起找答案。
孩子找尋理財知識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調查顯示,多數中學生(47%)透過看網路文章或使用手機app學習金錢觀念及知識,多數小學生(34%)仍透過閱讀課外書籍雜誌或期刊;但也有近三成受訪者(28%小學生、29%中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利用電腦、手機、書本或電視等管道長理財知識。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表示,從問卷結果發現台灣中小學生三大理財現況:1.中小學生理財行為多元化,逾半數有借貸行為、2.有定期零用錢的孩子更懂得記帳及為目標存錢、3.媽媽是親子理財掌舵手。對此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建議:1.理財教育要更早、更多、更廣!只教孩子存錢、花錢不夠,跟孩子的理財話題要更全面!2.嘗試定期給孩子零用錢,讓孩子練習做財務決定、培養金錢責任感;並鼓勵孩子記帳、為自己的目標儲蓄。3.親子理財爸媽一起來,鼓勵爸媽一起透過生活機會教育,養成孩子完整的金錢觀念及知識,建立一生受用的財金智慧!
FINLEA「2018台灣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委由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系民意調查研究中心,調查時間為2018年9月2日至10月9日,有效樣本數2,151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1%。
*2018台灣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 媒體報導
《此篇文章為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版權所有,如需引用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