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光雲:教孩子珍惜每一塊錢

史光雲先生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史光雲是個典型的「新好男人」,很少看到能對孩子成長歷程這麼如數家珍的爸爸,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小事,都對這個父親充滿意義,只要談到他的獨生愛子,史光雲的眼神就特別溫柔。

對他來說,「愛」是教養孩子的基礎,只要親子之間的互信夠深厚,不管是金錢觀也好、生活觀也好,都能拿出來坦誠討論,絕對不必擔心傷和氣。

Q:第一次跟孩子談錢是什麼時候?

第一次跟我兒子談錢是什麼時候,已經不可考,但我們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讓他瞭解到賺錢不易的道理。
 
美國家長蠻鼓勵小孩付出勞務來賺取零用錢,我兒子看鄰居家小孩賣檸檬水、幫人除草,覺得很有趣,一直躍躍欲試。
 
記得他剛滿四歲時,我們到果園摘了許多櫻桃回來,他靈機一動,提議說要賣櫻桃,我跟孩子的媽幫他包了好幾大包櫻桃,每包訂價2美元,比市價低一些,讓他拿出去賣。
 
原本,兒子信心滿滿認為一定可以順利銷售一空,沒想到,他沿門推銷了一下午,卻連一包也沒賣出去,回程還摔了一跤,回家以後挫折得哭成個淚人兒,後來,我們把訂價打了對折,變成每大包1美元,再由媽媽陪同去賣,才勉強賣出2、3包。
 
在那以前,他對「金錢」似懂非懂,跟著父母去購物,總把父母親說「太貴」,當作是對他的「拒絕」;但那一次「打工」讓他印象深刻,原來,區區1美元是如此得來不易!從此以後,他比較不會認為買東西給他是理所當然的,每一塊錢都值得珍惜。
 
Q:您給孩子零用錢的標準為何?您如何建立孩子的消費觀念?

在美國時,因為出門購物都有父母陪同,我們並未特別給孩子零用錢,回台灣念小學以後,我們才開始給他零用錢,一開始大概是一天10到20元,讓他可以在路上玩玩扭蛋、買一些小東西娛樂自己。
 
小學畢業以後,他在美國學校讀書,所有學生都有一個預付儲值的帳戶,在學校只要刷卡就可以買東西,這種消費跟現金交易不一樣,比較沒有「花錢的感覺」,國一時,他動不動就跑福利社吃吃喝喝,一天吃五次,人都吃成一個小胖子了,原本打算用一學期的額度,三個月就花完了,我覺得這樣不行,要他去學校把消費明細列印出來,然後坐下來一起檢討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
 
後來,我們決定暫時捨棄儲值卡,改成每天給他定額金錢,因為金額有限,自然而然就不會做出多餘消費。我們會根據孩子不同階段的消費需求調整他的零用錢額度,他升上國二、國三以後,我們扣除餐費以後,每週給他200元零用錢,上高中以後,則調為一個月1500元,如果他有額外的消費需求,他可以來跟我們討論,我們再評估看看有無必要。
 
如果沒看到金錢的實質流向,孩子並不會一開始就懂得節制,我們做家長的必須從旁引導。以手機為例,我們剛回台灣時,怕他語言不通,萬一需要父母協助時方便聯絡,我們有給他一支手機,有一個月,赫然發現電話費帳單高達6000多塊,其中有4000塊來自他的手機。
 
我把兒子找來,問了他使用手機的狀況,把帳單給他看,他也嚇了一跳,告訴他,手機是用來聯絡的,不能拿來聊天,後來,他也從善如流,從此以後,帳單上再也沒出現過鉅額電話費。
 
Q:您是用何種態度修正孩子偏差的消費觀念,為什麼孩子可以這麼快就接納並改正?

A:我一直深信一個道理:親子之間,必須先有深厚的感情,才會有深厚的信任。我跟我兒子一直都很親,我從不吝於讓孩子知道我有多麼愛他,在他成長過程中,我從未缺席,他在台灣時,我們父子無話不談,每天都會聊天,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這種親密的感情基礎,讓我們可以開誠布公地溝通各種事情,當孩子行為不妥當,我要他改正時,他不會覺得我是在「修理」他,他知道我只是希望他變得更好。
 
他現在在美國念大學,我們還是每週用skype通話一、二個鐘頭,我們之間很少有什麼需要刻意避忌的話題,不只是用錢觀念,我們什麼都能談。雖然,我們地理上的距離很遠,但我知道,我們心理上的距離一直都很近。
 


《此篇文章為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版權所有,如需引用請告知》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