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訣竅:溝通能力

作者/若蝶

以身作則」是我和先生,在親子教育中,對自己的要求;而「溝通能力」則是我和先生有共識要培養孩子具備的重要能力,因為我們在職場上,見識到許多因為溝通能力而事半功倍的案例。

我們憑著一股傻勁,做了不少其他人不以為然的事,有點瘋狂、有點任性,現在想想也有點好笑,不知道是天公疼憨人,送我們一個溝通基因還不錯的兒子,抑或是我們的努力真的見效?兒子七個月大就開口叫爸爸、媽媽,十個月便可以與大人簡單的對話、說出他的需求。

一個「能溝通」的孩子,讓我們在育兒過程更有機會「對症下藥」;一個「聽得懂人話」的孩子,讓我們更能因為「懂」他而「駕馭」他。由於兒子能夠適切地表達心中的想法和感受,我們才有足夠的資訊得以準確回應他;他也因為「被理解」而與我們建立緊密的信任感。大多數時間,兒子的情緒是平和的,「能聽、能說」讓彼此免於因誤解而哭鬧或動怒!


Photo by Picsea on Unsplash

親子教育是全面性的,理財教育是重要的一環,我的經驗告訴我,理財教育必須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刻意」地植入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成 DNA 般存在的價值觀。幸運的是,兒子還不差的溝通及表達能力,讓我們在傳遞理財觀念時,省下不少力氣。

在此與大家分享我們做了哪些事,我和先生都無法證明這些事的效力,但我們依然堅持地做:

  • 懷孕初期,買了一套又一套童話故事,每晚入睡前,先生會摸著我的肚子,對兒子唸一則故事,懷孕期間幾乎不曾中斷。
  • 懷孕期間,我每天摸著肚子跟兒子問早道好;出遊時,把看到的景象巨細靡遺描述給兒子聽;生氣時,會告訴兒子為什麼。我是他的眼睛,幫他預習即將到來的世界長什麼樣子;他是我的閨密,分享著我的喜怒哀樂。
  • 兒子出生後,每天送往褓姆家之前,我會向他說明為什麼媽媽不能整天陪他;回到家,我會跟他傾訴媽媽白天多麼想念他,不管他聽懂多少,天天如此。兒子習慣了這模式,也嗯嗯啊啊地回應,再加上他時而皺眉、時而微笑的表情,似乎也在向我述說他白天的生活。

以下分享幾則真實故事,便可感受到「溝通能力」如何在親子教育中借力使力。

【故事1:傷心的理由】

我是一個重視原則的人,在親子教育中也是,所以,兒子很容易拿捏我的尺寸,不太會花時間跟我「鬥智」。相較之下,先生脾氣好、較隨興,兒子總會試著「踩線」。

兒子兩歲時,有一回先生要去便利商店繳費,兒子興沖沖地跟著。不久,樓下傳來熟悉的哭聲,聽起來十分傷心,接著就看見兒子淚眼汪汪地走進家門,先生則一臉氣呼呼。兒子很少如此大哭,我非常驚訝:「到底發生什麼大事?」先生氣得要我自己問兒子。

兒子傷心地跟我說:「爸爸不愛我了,以前去便利商店,爸爸都會給我買糖果,剛才他都不給我買,爸爸不愛我了。」說完就一股腦趴在我胸口,繼續大哭。先生在一旁生氣地接著說:「在店裡大哭,講都講不聽,氣死了。」

通常,兒子跟我去便利商店繳費時,不會提出購物要求,我跟他解釋過:「便利商店的東西比較貴,去大賣場再買。」但是,先生帶兒子去便利商店時,總拗不過兒子,或多或少買點零食給他,這是他們父子間公開的小祕密。我負責記錄家庭收支帳,其實早就知道。不過,那一陣子家裡經濟壓力比較大,我請先生別再讓兒子亂買東西,提醒了好幾次,那次先生終於鐵了心不讓兒子得逞,沒想到居然讓兒子如此傷心。

但兒子傷心不是因為得不到糖果,而是誤以為自己失去了爸爸的愛。我們弄清楚兒子傷心的原因,再抓住重點跟他解釋,他很快就釋懷了。

【故事2:其實我很認真】

兩歲多念幼幼班時,有一回,老師給孩子出的週一畫畫課題目是:「假日到哪裡玩?」我去接兒子下課時,他看起來悶悶不樂,老師一見我就說:「媽媽,他今天畫畫課很不認真,圖畫紙都亂畫。」兒子低著頭不發一語。

回家路上,兒子開口:「老師亂講話,我很認真畫,但是老師不相信我。」到家後,他從書包拿出圖畫紙:「媽媽,你看,我畫魚吃飼料(上圖),老師就說我亂畫。」我一看,驚訝地讚嘆:「哇!畫得好棒,真的好像喔!」的確,週末我們全家去花蓮兆豐農場遊玩,踩著腳踏船,在湖中餵魚時,就是這般畫面(下圖),各位看官覺得像不像?

因為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才有機會懂孩子的心情,也才能陪伴孩子面對挫折、協助孩子處理情緒,隔天我們帶著照片,讓孩子練習向老師解釋。

說明清楚之後,孩子也開心地破涕為笑。

【待續...】

關於作者

服務於外商金融機構近 30 年,育有一子,是一位勇於追夢的平凡人,願意用「愛」滋養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社會。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系列文章:點此觀看

《文章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引用請告知》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