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13:投資的基本理論與實務(二)

大專青年看過來!未來無限可能,您有足夠的FQ(財金智慧)助你一臂之力嗎?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FINLEA)第八年於政治大學開授「青年應有的財金智慧」課程,師資陣容強大,被喻為比MBA還重要的系列課程,將建立大專青年基礎財金知識、技能與智慧,完成未來人生不同階段的無限可能!特地公開課程精華,更多課程將同步更新!

客座講師:楊子江(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政大企管系教授、曾任財政部政務次長)
授課時間:2013年5月30日(四)

 
課程精華內容

延續上週我們所談的CAPM(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根據下圖所示,我們可以知道任何的風險溢酬(rp)並不是一條水平線,而是一條有角度的斜線,不同的投資商品代表了不同斜率的直線,且都是在這0~90度間的夾角中尋找其軌跡。圖中的β斜率代表了斜率愈高表示每多承擔一分風險,期望的報酬愈高。 

我們不用擔心無法得知rf的實際數據,如同上週所說的,rf的指標通常是採用政府所發行的債券或銀行一年期存款的利率,這相當容易查到;β的數據在專業的股票市場或專業的書籍,或各券商發行的每家公司研究報告也可以查詢得到。

 ▲ CAPM財務理論

雖然CAPM能夠清楚表示風險與報酬的對應關係,不過也有其限制。CAPM假設市場是一個有效率(強式)的市場,也就是該市場能反映過去、現在及未來的價格,並且充分揭露了已公開和未公開的資訊,但實際上市場並非百分之百有效率的,而且市場有時會失靈。

再者,CAPM假設所有的決策和決策者都是理性的,這也和實際面不完全相符。然而,CAPM還是給了我們一些重要的投資基本觀念和啟示:非系統風險可經由投資組合盡量排除,投資之所以可能產生報酬,是為了補償投資人承受的系統風險;而投資人冒高風險是因為「期望」高報酬,但並不代表高風險就一定產生高報酬。

接著,我們要談一些比較實務面的東西。如果你想要投資,就得對投資市場有基礎的認識。投資市場依性質可以區分出不同類型的市場,例如:機構投資人(法人)與自然人(散戶)所進入的市場性質就有所不同,這兩者差別在於賣給法人的商品較為複雜,而每次買賣的金額要求會比較高;賣給自然人的產品就相較簡單,金額也比較小。

賣給散戶的產品可以公開做廣告宣傳,因此資訊揭露政府會要求需較為詳細;法人資源較多、投資經驗也較豐富,因此訊息揭露則較低。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銀行機構會將在國外買給法人的商品售給國內的自然人,往往出現訊息揭露不足和產品過於複雜問題,而讓投資人蒙受損失。另外,市場也有分公開募集市場及私募市場,一般來說,公開募集的商品都是經由政府審核過、符合基本要求的金融商品,可在公開市場販賣、宣傳;然而,有些商品政府評估後認為風險相當高或是商品過於複雜,該產品政府可能核准,但是只能從私下針對特定小眾進行募集。

不過私募產品不見得是不好的商品,它有可能是一些規模太小或會計制度不健全的公司或中小企業,需要透過發行股票、債券來募集資金而發行。市場還有分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貨幣市場通常是指短期者,資本市場基本上是中長期市場。

依據公司規模、成立時間、資本額等因素可區分出上市、上櫃、興櫃、未上市市場等,一般來說,前述排列愈後者,表示規模愈小、風險相較下來也較高。另外,還可分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公開發行市場及未公開發行市場等。面對眾多型態的投資市場,投資時我們必須注意和分析上述不同的複雜因素,將會如何影響我們投資的結果。

在選擇投資商品時,我們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評選原則。一般而言,最基本的是要了解投資標的之收益性及安全性,這也是呼應前面所提到的風險性問題。此外,最常被人所忽略的部分是產品的流通性和變現性。舉例來說,上市股票為50元,不上市為30元,其價差就是在反映流通性,因為未上市較上市者缺乏流通性,因此20元的價差即是補償較低流通性所帶來的風險。

論及投資,我們也應對市面上較常出現的投資產品有一些基本的認識。整體來說,可分為五大類:(一)固定收益類(fixed income)、(二)股票(Stock)、(三)共同基金(Mutual Fund)、(四)ETF (Exchange Traded Fund)指數股票型基金和(五)其他。

固定收益類還包含存款和債券。存款基本上可分為活期、活期儲蓄、定期三種,利率有固定利率也有機動利率,當然存款不僅可存臺幣,外幣存款也是許多人所考量的。

存款的優點在於變現性最佳,適合投資時間較短的人,不過它對抗通膨的能力較弱、相對於債券和股票收益較低。

債券(Bond)則分公債和公司債,原則上公債的風險極低,如果同時持有同一公司的公司債和股票的話,那麼公司債的償還次序宜先於股票。不過,債券金額較大,非一般投資者可購買,流通性較差,不適合急用錢的人,而且收益相對於股票較低。

股票可分普通股和特別股(優先股),如果股票投資風險有充分分散的話,應該有比債券較高的收益,缺點是其報酬波動大(市場風險高),對公司及產業知識要求高,下檔風險(downside risk)較無保障。

第三類的共同基金優點是能專業管理,減少管理時間,也較分散,亦是投資人可負擔得起的,例如每個月最低3000元就可以定期定額投資;不過共同基金投資人無法影響經理人購買的投資標的,價格具有不確定性,投資人無法獲得即時資訊,另外,還有市場表現不佳仍需負擔手續費等成本的問題。

我們常常會看到電視廣告打著「ETF」的名稱,那到底什麼是ETF?ETF 是Exchange Traded Fund的縮寫,它是將整個市場當作基金投資的標的,每一種代表性股票各買1~2%,把代表整個市場的投資組合,每個股票買一定的比例,而這種基金的漲跌跟著股票市場的指數是同步的,因此又稱作指數股票型基金。

ETF的變現性高,相對於一般的共同基金管理費較低,而由於它的數值是反映整個市場,因此投資內容透明化,也較分散。但是ETF的種類較少,相對於共同基金選擇性較低,目前購買國際ETF管道較少。另外,其他投資產品有轉換公司債、權證等,這類投資產品較為複雜,在此不多作介紹。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投資哲學和方法,個人認為投資要時時從5W+1H來思考,並加上一些邏輯進行決策。第一、What:市面上商品這麼多,要買什麼?而每個人風險承擔能力、資本多寡不一,因此可能每個人要買的產品恐怕是不一樣的。第二、When:什麼時候買?第三、Where:到哪個市場去買?第四、Why:為什麼要買?第五Who:跟誰買以及誰去買?,最後是How:你怎麼買?


▲ 同學認真聽講楊老師講解投資基本觀念

許多人覺得其實投資很簡單,誰不會投資?只要有錢,任何人都會投資,有投資經驗的人都認為自己是投資專家,不管是市場的菜來族會是電視上的名嘴,每個人論起投資都講得頭頭是道。

依據個人多年的投資經驗,我認為投資是最難的,如果我們將投資時間拉長來看,其實能不賠已經是很厲害了。不過,前提是市場愈進步、愈有規範和制度,是愈不容易賺錢;反之,愈落後的市場、市場愈無效率,雖然可能會有較高的報酬,但是冒的風險也很大,或甚至可能是違法的途徑。

因此,建議在投資前,我們還是要清楚我們所投資的產品,正所謂不懂不投。對抗風險除了可以使用我們之前所提到的,利用投資組合分散風險,但是如果資本、資金不夠時,或許可以透過降低成本的方式選擇投資。另外,投資除了要會買,更要賣得掉,有時也可以以反向方式進行操作,例如:別人買時我賣,別人賣時我買。

已故的投資大師Peter Lynch曾說:「弄清楚你投資了什麼,了解自己為什麼投資。」這句話正回應到剛剛所提的不懂不投,也一語揭示了為什麼投資以及為什麼不投資兩個層面。有股神之稱的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說:「我最喜歡持股的時間是『永遠』。」

或許今日的投資環境比起過去,面臨全球化、網路資訊流通等因素影響,市場波動會蔓延全世界,過去長期投資可能對現今的我們不見得完全適用,但仍是有幾許參考的價值和深遠的意涵。

對於投資有興趣的同學,不妨可參考陳隆麒所著之《當代財務管理》(華泰文化),以了解和學習更進一步的投資及財務管理基本概念。

 

《此篇文章為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版權所有,如需引用敬請告知》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