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LEA專任講師王霞玲,三個孩子的母親,今天要分享一個與孩子溝通金錢價值觀的小祕訣。
活在科技發達、資訊爆炸的時代,我的孩子很樂於從網路接收五花八門的訊息,也很勇於挑戰爸媽提出的生活建議,舉例來說:當我說要存錢,孩子立刻反問:「為什麼要存錢?」
「存錢」對我而言,一直是理所當然的事,從小就習慣存錢,哪來的為什麼。偏偏孩子對於不附理由的金錢建議完全不買單,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回應,我認真回想自己存錢的「原因」與「結果」是什麼。
我試著讓孩子了解「存錢是給未來的自己」!我先把時間單位縮小,如果今天早上拿到零用錢,立刻花光光,那晚上逛書店就沒錢可以買想要的限量文具。我再把時間單位拉長,如果爸爸媽媽每個月的收入都在當月份消費到一毛不剩,會發生什麼狀況呢?年底可能就沒錢帶全家人出國旅行,或者爸爸媽媽突然生重病沒辦法工作,不只繳不出醫療費,恐怕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維持。
存下來的錢是要留給未來的自己使用,應付未來突發的緊急狀況,或實現更大的財務目標。【延伸討論:如果您的孩子國小高年級以上,可陪他觀看5分鐘動畫短片 - 如何做預算,並討論存錢的意義。】
Photo by Kelli McClintock on Unsplash
孩子想買比較貴的東西,來找我商量,這時就輪到我問他:「為什麼要買這個?」例如兒子想買電腦,他心裡想要的是價格較高的配備組合,我請他告訴我不同品牌型號的功能及價格有什麼差異、他是基於什麼原因做出選擇,讓孩子有機會闡述原因、說服我採用他的「購物選擇」。
孩子曾經說:「同學有這個,我也要有一樣的。」我好奇地反問:「為什麼你也要有一樣的東西呢?」接著,我們一起思考:「有沒有什麼東西是我們有,但別人沒有的?為什麼我們家會有這個?」藉機讓孩子了解一個家庭或一個人如何分配利用自己擁有的金錢資源,是衡量自身的條件與需求做決定,並不是複製別的家庭或別人的決定。
帶小孩去文具店,我拿100元給他:「你自己決定怎麼用,可以全部花光,也可以什麼都不買。」
選購過程,我只負責跟他討論不同的使用方式(包括全部存下來)有什麼優點、有什麼缺點,選這個可能帶來什麼結果、選那個可能帶來什麼結果。不論過程有多少猶豫與掙扎,最後一定讓孩子自己決定怎麼用這100元。離開店家後,我再請他說說看「為什麼」最後選擇這麼做。
100元可以完全不花、可以花光光或花一部分,孩子必須有所決定,決定帶來的影響不只是當下得到什麼及當下得不到什麼,也包括了更久之後可能因而得到什麼或者因而損失什麼。過一段時間,我會找機會詢問孩子:「你當時做的選擇,後來產生的影響有沒有跟你那個時候設想的一樣呢?」
給孩子有限的預算,讓他們練習取捨,在反覆思考「花或不花、花多少、花在什麼物品上」的過程,鍛鍊孩子「辨識、分析、判斷、決定」的能力,這不只是為了做出與金錢相關的決定,更是為了讓孩子有能力做出未來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各項決定。
涉及「金錢決定」的生活情境多到數不清,當孩子的選擇與我南轅北轍時,我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對他們說明『為什麼』,也要給他們機會說明『為什麼』。」
在這個變動異常快速、情勢瞬息萬變的時代,誰都無法預測孩子未來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與抉擇,我的解決方案也不適合孩子照抄,因此我決定努力培養他們「思考事件原因與結果、比較各種選項利弊得失、衡量自身資源、選擇合適方案」的能力。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珍惜有限資源,做出合適的決定,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此篇文章為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版權所有,如需引用請告知》
本文封面圖來自:Pete Linforth from Pixabay
延伸閱讀: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該了解哪些理財觀念?
跟孩子談錢,讓孩子為自己的決定負責